灵益为您提供各种一站式骨灰盒\殡葬用品采购解决方案

殡葬文化之魏晋至隋唐的葬制

文章出处:沈阳灵益网责任编辑:沈阳灵益作者:沈阳灵益人气:-发表时间:2014-11-14 11:14:00【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墓葬制度,大体上承袭汉代。但经过汉末的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统治阶级的厚葬之风不得不有所改变。

考古调查发掘证明,自魏晋以后,规模宏大、雕刻精致的画像石墓已很少见了。贵族官僚的墓,一般都是砖室墓,有时设石门。和汉墓相比,墓室的平面布局简化,面积减小。但是,在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却有一些新的发展。例如:洛阳西晋墓中有角柱与斗拱,南京东晋墓中有直棂窗。从汉末、魏晋开始,各地都流行在墓室中设棺床。在长江流域的晋墓中,有时还有灯龛和台桌。在黄河流域,砖室墓的墓道甚长,其接近墓室的部分是一段隧道。到了北魏,有的墓在隧道的顶部开天井,直通地面。北朝后期,有些大墓的隧道长达20米,天井有3、4个之多。在中原一带,很少有在墓内绘壁画的,但到了北魏,壁画又重新流行,长江流域的东晋和南朝,则流行用模印着画像的砖装饰墓壁。

这一时期的殡葬用品,主要是陶瓷器如杯、盘、碗、壶、果盒等饮食器皿和熏炉等生活用具。其形制往往因地区而有差异,有的器物仅见于南方而不见于北方。整体说来,瓷器的数量激增,长江流域尤其如此。汉代流行的仓、灶、井、磨等陶制模型和家禽、家畜的陶制偶像继续沿用。但往往形体不大,制作粗简。贵族官僚阶级墓中的主要随葬品,是各种陶俑。北魏后期,在墓门的两侧,还往往有一对形体特别高大的守门卫士俑。在南方地区,除陶俑外还有瓷俑,但用俑随葬的风气不如北方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在墓内置墓志。两晋的墓志,或为石质,或为砖质,形状多为长方形,而洛阳发现的年代较早的西晋墓志则作碑形,可见它是从墓碑演变而来的。从此以迄隋唐,乃成定制。南朝的帝陵在江苏省南京和丹阳。陵前有很长的神道,两侧立石兽、石术和石碑等,室内有用模印画像砖拼嵌而成的大幅“竹林七贤”和“白虎”“狮子”等图,此时挽歌、挽联也陆续出现。

隋唐国力强盛,盛行厚葬,墓葬追求高敝,帝王多以山为陵。唐初,李氏政权基本采取了较为和缓的措施,对于厚葬,既不纵容,也不严格控制。平阳公主死后,李渊为其增鼓吹,班剑之属。贞观九年,李世民为李渊营建陵墓,欲以汉高祖长陵为榜样,务求隆厚。但李世民与文德皇后本身则力戒厚葬。李世民的戒令,并没有得到执行。伴随着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初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厚葬之风,又开始弥漫整个社会,并愈演愈烈。厚葬之风盛行,使得选择墓地,又成了一门学问。(编辑:沈阳灵益www.4444448.com)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