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益为您提供各种一站式骨灰盒\殡葬用品采购解决方案

张洪昌秘书长在中国殡葬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14-01-03 17:22:00【

中国殡葬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殡葬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本届理事会自2005年换届以来,已有6年多时间。在广大会员和各地殡葬协会的积极支持与共同努力下,在民政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注重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倡继承传统、勇于创新,鼓励公开竞争、行业自律,为全行业的共同进步,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我受陈群林会长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请予审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

  我国殡葬同其他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一样,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模式,不同的是在“文化革命”中,殡葬还被当成“四旧”和封建迷信列入扫荡之列。进入新世纪,殡葬服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基础,要满足小康进程中人们对丧事葬事的新要求,无论体制机制、硬件软件,都表现出不适应,有差距。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作出正确决策,需要社会理解支持,而对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业人员尤其是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员,要对我国殡葬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现代殡葬的理论有较好的掌握,对改革和发展的路径有基本的共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届理事会始终将转变思想观念放在重要位置,具体工作中坚持了以下作法:一是逢会必安排讲座,邀请学者专家授课,使与会者能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等理论高度更好地理解殡葬行为和殡葬服务,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二是精心选择和筹办现场观摩演示或经验交流会,让行业内带有方向性、引领性作用的典型直观生动地呈现,使与会者看得见,学得到,开启思路,激发灵感,自己也有创新。三是协会领导带头研究理论,撰写文章,坦诚与业内人员交流。陈群林会长,朱金龙、李宽定副会长这几年都有精彩的文章甚至著作问世,陈会长的《殡葬五问》和《清明五愿》,在业内外都引起很大反响。

  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努力中,协会专家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12月,协会在上海召开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批11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教授学者受聘。2010年,再次增补,又有10名学者教授受聘。在李宽定副会长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还于2009年新建了“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丧祭与文明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殡葬理论研究。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和工作的展开,结束了中国殡葬与学界绝缘的历史,开启了殡葬实务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新路,为行业的未来,增添了智慧的翅膀。

  二、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殡葬协会早在1990年就经国务院批准,加入国际殡葬协会。国际殡葬协会虽然是非政府组织,但很受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关注,各会员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担任国际殡葬协会主席、副主席历来重视,看成一个国家殡葬先进与否甚至国力强弱的体现。到2004年,中国已是第二副主席,理应轮值第一副主席,但主要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选举时失败。

  本届理事会2005年换届后,下决心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一方面,热情邀请并精心做好国外同行来访的接待工作,让他们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殡葬。另一方面,珍惜和利用每次出访和参会,广交朋友,取得会员特别是国家会员的理解和信任。换届以来,协会累计接待了17个国家和我国港台来访团组71个,近500多人次;组织出席国际性会议和考察性团组23个,参与者近230人次。这些来往和沟通,改变了国际同行对中国殡葬、对中国殡协的看法,陈群林会长在2006年英国第九届国际殡葬协会会员大会上顺利晋职为第一副主席,2008年西班牙第十届国际殡葬协会会员大会上又成功当选第十一届国际殡葬协会主席,成为出任这一国际组织领导人的第一位中国人,第二位亚洲人。

  担任国际协会主席期间,陈会长履行应尽职责,除了专程赴墨西哥主持届中国际指导理事会会议,出席在波兰举行的中东欧国家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定期为国际殡葬协会杂志撰写“主席视角”文章,及时审核签署协会的各种法律文书,为相关会员和会议撰文介绍中国外,还将很大精力用在发展新会员特别是亚洲新会员上。经过努力,两年中国国际协会会员增加70个,分布国家增加18个,国家会员增加到23个,这都是以往任期中没有的。中国轮值主席期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受到理事会和协会秘书处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2010年6月,作为主席所在国应尽的义务,我们成功举办了国际殡葬协会第十一届会员大会。来自28个国家的210名代表,圆满完成会议各项议程。在北京、上海两地协会的全力支持下,与会代表参观了7家知名的中国殡葬机构。为了配合大会的召开,我们同时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和殡葬职工文艺演出晚会,与会代表作为贵宾应邀出席。这些活动,使国外同行再次直接深入地了解中国殡葬,消除甚至纠正了各种误解和歪曲;在与国外代表的接触中,国内代表也更具体地了解到国际殡葬的理念和发展趋势。这次会议的组织接待工作,更是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扬。

  现在,我们虽然不再担任国际协会的领导职务,但中国殡协在国际协会的影响仍在。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殡葬,让中国殡葬更好地走向世界,应该是我们不变的方针。

  三、丰富会员活动

  协会的根基在会员,会员活动的丰富和成效决定协会的生命。本届理事会换届后即决定,以各工作委员会为主体组织会员活动,召开会员年会,协会及时协调支持,保证同专业的会员有更多的联谊交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

  公墓工作委员会的会员活动开展得最有声色,他们以行业共同提升为目标,打造出“培训班”和“会员年会”两个品牌。截止2011年底,委员会在上海福寿园举办的“全国现代公墓建设培训班”已结业25期,累计培训全国489个公墓单位的1500多名负责人和骨干员工。从2007年开始,每年一次的公墓会员年会越办越好,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参加的会员越来越多。近两年,公墓培训班和年会的名声已走出国界,日本、蒙古、马来西亚和我国港台地区已有公墓单位报名参加培训和年会。几年来,委员会还7次组织各地公墓负责人考察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波兰、美国、墨西哥、日本、韩国、蒙古、马来西亚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公墓建设。委员会王计生主任也成为澳大利亚澳亚陵园火葬协会和美国国际殡葬协会举办活动的必邀嘉宾,在国外公墓界享有很好声誉。

  殡仪工作委员会以《龙华论坛》为平台,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事先向会员广泛征集论文,论坛期间深入交流探讨。几年来,论坛先后就“殡仪馆区域合作模式”、“区域合作意义与实现途径”、“殡葬资源整合与产业化发展”、“殡仪馆核心技术与国际竞争能力”、“礼厅布置与逝者尊严”、“文明与效益”、“丧属慰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殡仪服务市场竞争策略探讨”等课题进行专门研讨。由于针对性强,论坛已成为殡仪会员聚会交流和启发思路的阵地。

  设备用品工作委员会这几年的年会和专题工作会都以规范市场销售秩序为重点,推动企业诚信服务。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委员会于2008年3月制定并发布了《火化机生产企业公约》,全国18个火化机生产厂家加入并签署了这一公约,为行业自律开了个好头。届中举办的三次博览会,设备用品委员会和会员更是投入了全部精力。

  为使更多会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国内外最新殡葬礼仪,根据陈会长的提议,殡仪、用品和科技三个委员会还联合行动,分别于2009年2月和2011年6月,在重庆和长沙两次举办了现代殡葬礼仪现场观摩演示会,来自日本、台湾的知名殡仪机构和重庆安乐堂等会员单位,现场演示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殡仪、葬礼和祭祀仪程。这些突破常规的服务,从策划、设计到场景布置、程序安排,充满文化内涵和人性关怀,往者尊严和生者亲情得到极度升华,与会者莫不动情动容。这两次会议,参会人员分别达到600人和800人,反响空前。从长远看,必将对全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四、推动行业管理

  2005年协会换届时,民政部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曾决定由协会承担四项行业管理职能:一是特定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二是殡葬专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三是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四是行业经营机构的等级评定。由于非协会的原因,第一项职能至今没有落实,其他三项职能,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在可能的范围内做了推进。

  协会换届后,我们就成立了标委会申办筹备组,主动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主管部门申请,同时积极收集、整理和宣传国内外行业标准化管理的状况,使有关方面尽快了解殡葬行业。2006年6月,国家标委会下发文件,批准筹建“全国殡葬专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2008年11月,由业内外37位专家组成的标委会正式成立,经过民政部相关机构反复协调,设在协会的标委会秘书处也正式开展工作。到2011年底,标委会先后召开了13次专家评审会,修订了殡葬行业标准化中长期规划,组织起草、修订、审定行业和国家标准19个。其中,《燃油式火化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等7个国家标准和《殡葬服务术语》等7个行业标准已经颁布,目前正在申报立项标准14个。

  民政部曾经实施的殡仪馆等级评定,对推动殡仪馆建设和经营管理,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按中办、国办和监察部等九部门关于严格控制达标评比表彰的要求,停止了评定工作。协会换届后,根据各地要求和意见,决定将这项工作由过去完全的“行政性”向专业的“技术性”转变,使殡仪馆和公墓的等级评定成为促进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手段。根据这种设想,殡仪工作委员会和公墓工作委员会分别研究制定出《全国殡仪馆星级服务划分与评定标准》和《公墓等级划分标准》两个草案,并于2006年和2009年两次上报国家标准委和民政部申请立项。

  行业产品质量的检测认证工作,协会因为力量和基础条件限制,这几年着重抓了火化设备技术质量的监督。2006年、2010年两次组织行业年检,对全国29个火化机生产厂家生产的各类火化机产品的达标水平进行了检测,对2个厂家的火化机二噁英控制技术进行了测试认证。在组织过程中,为杜绝“自检自”等弊病,协会选择并委托国家环保总局所属的“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唯一检测机构,取得了厂家、用户和社会大众的信任。

  五、加强国际运尸

  国际运尸,是国务院多个部门共同指定中国殡葬协会直接办理的一项具有国家“外事”性质的殡葬业务,既是国际殡葬同业间相互协作的必要环节,也是一个国家殡葬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窗口。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很大差距,协会换届后,我们下大力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

  2005,协会制定了《国际运尸业务管理办法》、《国际运尸承运单位资质条件》、《国际运尸业务协议书》、和《国际运尸棺柩及外包装标准》,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国际运尸网络服务工作会议”,向外交部领事司并通过领事司对我国驻国外各使领馆通报了我国国际运尸的有关规定和操作方式。

  2006年,根据卫生、科技、公安、民政、司法、商务、海关、工商、质检9部门关于《尸体出入境和尸体处理的管理规定》,协会分别组织了《遗体卫生检疫规程》和《入出境棺柩消毒处理规程》的专题培训和讲座。

  2007年,为扭转因手续与国际惯例不一、国外多有投诉的局面,协会决定设立国际运尸遗体防腐整容执业资格制度,并于3月25日至4月28日在长沙举办了首期资格证书培训班。培训教材由长沙汉马王堆出土女尸防腐课题组牵头人、湖南湘雅医学院罗学港教授主编,罗教授及另外22名老师担任授课,特邀日本著名遗体防腐专家伊腾茂教授担任实际技术操作。来自全国各承运单位的42名考试成绩合格的学员,获得了行业首批《国际运尸遗体防腐整容技术资格证书》。

  2008年,协会向民政部申请专项经费93万元,资助了全国31个国际运尸承运单位防腐整容室更新设施设备,并指定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个地方的五名优秀防腐整容师组成了国际运尸网络中心遗体疑难特殊技术处置小组。

  2009年,协会根据国际通行做法,经与国家海关和质检部门协商,对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的入境许可证、出境许可证和检疫证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三证”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启用,使因文字表述产生的纠纷明显减少。

  通过上述努力,我国国际运尸工作的质量与信誉明显提升。“国际SOS救援”、“欧洲旅行救助”、“亚洲急救”、“陆华救援”、“法国阿努比斯”、“比利时林格国际”、“日本尔赫斯国际”等专业国际运尸机构,先后主动与我们签署了合作协议。各国驻华使领馆和我国驻外使领馆以及国内中铁建、中外运、中石化、中水电等有外派任务的大型国企,台湾殡葬机构,也与我们建立业务联系,确立24小时联络方式,使每一起国际运尸个案,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和调解处理。自2005年4月以来,协会累计完成国际间运送案件9503宗,运输发生地涉及34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中处理5.12汶川地震遇难外国人遗体、新疆和田俄罗斯漂流探险者意外死亡、青海玉树地震遇难香港义工黄福荣遗体回港、60年前牺牲在台湾的朱枫和陈行中烈士骨灰回归大陆以及去年接运海地遇难维和人员遗体和今年温州铁路动车追尾事故遇难者整型等突发、特殊任务的完成,先后得到外交部、中央驻港联络办、国台办、铁道部和遇难者亲属的肯定和赞扬。

  六、办好设备用品博览会

  根据国内外殡葬行业的发展和会员要求,本届协会先后于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

  中国的巨大市场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吸引了各国殡葬同业的关注,三次博览会的来宾遍及亚、非、欧、美各洲、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展品囊括了火化机、运尸车、棺木、冷藏柜、骨灰架、骨灰盒、祭奠台、墓碑、瓷像、寿衣、计算机、纪念册、工艺品、尸体防腐处理设施器械及药物等所有品类。2010年配合国际殡葬协会会员大会的第四届博览会,参展产品的科技含量、工艺技术比前两届又有明显提升。来自瑞士的骨灰钻石技术和来自瑞典的尸体液化技术,展示了解决火化对环境带来负面作用的难题。澳大利亚公墓与火葬场协会介绍的低碳环保殡葬服务系统,赢得了参观者强烈兴趣。这些新的科技应用,与国际会议一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央视、日本NHK电视台等国内外近20家媒体连续几天跟踪报道。

  三次博览会,民政部和各地民政部门均大力支持,广大会员和殡葬职工热情参与,每次都以省级殡葬协会统一组团观展,观展人数每次都在2万人次以上。实践证明,博览会是对我国殡葬设备用品质量、工艺的检阅,也是对行业科技进步的有力促进,还是全国殡葬职工的一次大聚会、大交流,其作用已远远超出设备用品本身。

  七、投身灾害救助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各会员单位和殡葬职工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作奉献精神,再次得到验证。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广州市殡仪服务中心、北京市殡葬服务管理处,上海福寿园等单位,一再向协会和民政部请战,要求奔赴抢险第一线,并划拨专项经费,购置成套抢险救灾设备和组建队伍,地震发生后的近一个多月时间里,始终保持应急反应状态,随时准备开赴灾区。重庆市殡葬协会、重庆江南殡仪馆、重庆石桥铺殡仪馆、石家庄市殡仪馆、贵阳景云山殡仪馆,都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本单位火化工奔赴成都,提供人力支援。上海福寿园针对灾区失去孩子家庭较多的情况,为“星星港”妈妈救援队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她们前往现场为受灾家庭进行心理抚慰,减轻悲苦。协会设备用品工作委员会根据民政部要求,昼夜组织加工,仅用不足60个小时,就全部完成了包括上海殡葬服务中心提供的库存成品在内的7万个、总重57吨的尸体袋生产任务。

  按照窦玉沛副部长的指示和成都市民政局的请求,协会还于2008年8月在全行业发动了专项募捐,共募集捐款99.5万元,火化机1台、冷藏柜2组。在成都市殡葬协会统一调配下,款物如期送达地震破坏严重的都江堰殡仪馆和彭州殡仪馆。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协会设备用品工作委员会又组织了1000骨灰盒和2000个尸体袋运往灾区。

  在参与灾害救助过程中,各地殡葬协会和广大殡葬职工,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值得永远记取。

  八、完成《殡葬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

  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自1997年7月发布实施,已有10多年。为进一步了解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殡葬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乃至社会公众对条例的认知程度,客观评价条例设定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实效性,检验各项规定实施对殡葬业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影响,发现条例中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变化的规定,研究提出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决定启动《殡葬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法制办和民政部法规司还指定由中国殡葬协会和北京大学法学院共同承担具体工作。

  2009年,评估小组在上海、贵州、黑龙江三省份进行了近四个月的实地调查,并发放问卷和座谈交流,分别从条例的目标和制度、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以推行火葬和改革土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方针的落实、殡葬行业的行政管理和许可、殡葬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特殊人群的殡葬管理和监督、殡葬管理的制度空白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对条例修订和殡葬立法中应当完善的殡葬改革、殡葬中介、特殊人群、民间资本进入、殡葬应急机制、殡葬协会地位与作用、法律概念与用词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建议。评估报告全文近15万字,国务院法制办当年已审查通过。

  九、开展行业宣传文化活动

  国内媒体对殡葬的报道负面多于正面,个案遮盖全局,每年清明节集中炒作类似话题,这是前些年一直存在的问题。2007年,协会受上海福寿园“媒体引导舆论,我们影响媒体”思路的启发,经过认真筹备部署,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全国大城市自愿参加的联合宣传行动,11个大城市40多家殡葬服务机构按计划同时亮相,主动出击,直面热点,引导话题,媒体关注和社会舆论为之一变。各种文明环保、惠民便民的祭奠方式被详细报道,殡葬职工的奉献和开创事迹得到传扬,整个清明期间,真正负面的报道不足10件。这一具有创造性和良好社会效应的宣传形式,受到部领导高度肯定,并成为2008年以后民政部每年清明总体部署的重要内容。

  《中国殡葬》周刊作为协会直属的平面媒体,在人员少、经费困难的情况下,6年来先后出版270期,编发稿件34000多篇,累计发行4050000余份,较好地保证了业内信息交流。协会官方网站,这几年也在加强技术改造与管理,质量有所提升,社会点击率一直稳定在24万多人次。

  为宣扬传统殡葬文化,促进殡葬理念更新,浙江杭州爱丽芬集团主动要求与协会合作,共同开发兴办以清明文化为主题的《清明网》。通过两年来的运转,正在受到行业和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2006年11月和2010年6月,配合举办博览会和国际会议,协会组织了两次全国殡葬职工文艺汇演。各地对这项活动极为重视,积极响应筹备。一些地方先在省内进行参演节目选拔,许多参演单位邀请专业导演或艺术院校教师指导排练。两次汇演都有效地推动和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演出的节目也展现了我国殡葬职工的精神风貌。参加国际殡葬协会第十一届会员大会的各国代表,都对汇演节目赞不绝口。

  十、保持财务运行稳定

  截止2011年底,协会共有会员585个,比换届前的153个增加432个。

  几年来,协会严格执行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其他法规规定,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和管理,坚持节俭原则,控制开支,保证了协会正常运转。

  2005年换届时,结转经费181656.16元,6年中,协会经费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011年,经费总计2664869.45,其中:2010年度结转1151651.17元;会费收入544500元;协调服务性收入964715.06元;银行利息4003.22元。到11月底,各项开支总计2122169.71元,尚有节余542699.74元。

  协会各年度经费支出,全部用于办公、工资、会议、出差(国)、租房等实际支出,每年都顺利通过民政部指定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并得到较好评价,没有发生小金库等违规违纪问题。

  各位代表,本届理事会过去六年的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应该做的事没有做,许多做了的事还没有做到最好。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行业协会的发展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让我们更加团结,继续努力,为我国殡葬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